这个暑假,爱尔创口腔学院学子积极响应团中央“返家乡”社会实践号召,依托“青鸟计划”平台,奔赴家乡基层一线,在政务实践、企业实习、公益服务、乡村振兴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实践故事,感受青春力量!
2024级口腔医学技术4班侯茜玉


在东平信息港的实践经历,犹如一场思想的盛宴,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知识与成长的大门。这段时间的实践,不仅让我收获了丰富的专业技能,更让我在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在实践过程中,我参与了为持续做好对困境儿童的帮扶工作关注困境儿童的生活现状,关心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东平信息港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走访了东平街道的困境儿童家庭,为他们送去了一缕温情。实践期间,我还参加了一些培训和走访。这些活动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困境儿童,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困难。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并对孩子们进行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溺水安全,交通安全等安全教育,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学习和努力的方向。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保持东平信息港所倡导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级口腔医学技术4班张易航


在社区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我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起初以为整理档案只是机械劳动,直到帮独居老人核对医保信息时,才懂这些数据背后是他们的生活保障。
有位奶奶握着我的手反复说“谢谢”,那温度比任何奖状都实在。这让我明白,实践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用行动连接他人。
课本里的“社会责任”变得具体——是耐心听老人讲过去的事,是弯腰捡起绿化带的垃圾,是把复杂政策译成方言。
原来成长从不是记住道理,而是在做事中触摸真实的生活肌理。
24级材料工程技术一班周亚轩



在科技街社区暑期志愿服务的实践中,我真正领会到“文化传承”与“社区温度”的鲜活模样。起初以为组织非遗手工课只是流程化的活动执行,直到陪老人完成水拓画创作、教孩子研磨香粉制作香熏,才懂这些课堂是串联岁月的丝线——老人指尖的颜料晕染着旧时光的故事,孩子眼中的好奇映照着文化新生的可能。
社区服务的外延远不止课堂:暴雨天巡查社区安全问题时,居民冒雨送来的伞檐替我遮住风雨;整理活动场地时,孩子悄悄帮忙归类彩纸的认真模样……这些碎片让“社会责任”从抽象概念变成具体的互动——是老人展画时的骄傲,是孩子点燃香薰时的喜悦,是陌生人递伞时的默契。
原来成长从不是背诵文化理论或服务准则,而是在实践中触摸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脉络,在文化传承中听见历史与当下的和鸣,在社区服务中读懂“联结”的万千形态。